這兩周,“新基建”一詞頻上熱搜。
新基建,什么是新基建?
眾所周知,中國是傳說中的基建狂魔,公路,鐵路,橋梁,這是20年前中國經濟的“新基建”。

那么支撐中國經濟未來20年發展的“新基建”是什么呢?
5G、人工智能、數據中心、工業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,以及教育、醫療、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。
近日,多個省市推出超30萬億重點項目,刺激新基建板塊上漲,這昭示中國新一輪基建投資浪潮的到來。而上周央視新聞對5G等新基建更是做了大幅報道,提出加快5G等新基建建設速度,彰顯出國家對這方面的高度重視。

3月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時指出,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,以及加快工業互聯網、5G網絡、AI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。
多位經濟學家、產業分析人士均認為,“新基建”在對沖經濟下滑、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。而加快“新基建”的建設,可實現緩解短期經濟沖擊和改善長期增長潛力的效果。
而作為其中一部分,“新基建”的東風是如何吹向工業互聯網的?
業內預計,工業互聯網將是一條持續拓寬、景氣度不斷提升的賽道。尤其2020年以來,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步伐明顯加大,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其背后的價值。
疫情發生后,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借助網絡協同、遠程服務、供需對接等優勢,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
什么是工業互聯網?
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,是實現產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,通過人、機、物的全面互聯,全要素、全產業鏈、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,推動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,成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依托、重要途徑、全新生態。
政府重視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
2015年《中國制造2025》首次提出“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”;
2017年,國務院發布的《關于深化“互聯網+先進制造業”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》提出,到2020年,要支持建設一批跨行業、跨領域的國家級平臺,以及構建一批企業級平臺,培育30萬個以上的工業APP即工業應用程序,推動30萬家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。到2025年,形成3-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,實現百萬工業APP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云;
2018 年2月,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正式成立,專門負責工業互聯網產業的規劃發展;
2018年12月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5G、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、物聯網定義為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” 。
2015年以來,國務院及工信部多次出臺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文件,推動工業互聯網落地。
2020年,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之一,再次引起高層關注,2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,推動5G網絡、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。3月20日,工信部出臺《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》。
工業互聯網有望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
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《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(2020年)》顯示,2018年、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分別為1.42萬億元、2.13萬億元,占GDP比重分別為1.5%、2.2%,同比分別增長55.7%和47.3%。
預計2020年,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.1萬億元,占GDP比重為2.9%,同比增長47.9%,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從2018、2019年的6.7%、9.9%提升至11%以上。同時可帶動約255萬個新增就業崗位。
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核算包括核心產業及融合帶動影響,隨著工業互聯網加速向各行業拓展,2017-2020年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占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比重由59.8%上升至79.2%。
工業互聯網風口之下,與坤天一起探索未來生活的無限可能吧!